找到相关内容244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尕藏加: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2

    在非信教者看来,简直是一种折磨人的苦行。据考察,这些磕长头的信徒大都是从外地前来圣城拉萨朝拜的人,他们有机会能在拉萨转经路上磕长头,是一种福份、一种功德无量的行为。  4、无量光明、遍照十方之妙音真言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1764690.html
  • 福建名山大寺丛谈(2)

    。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,前面一尊是旧塑双臂观音,其他三尊,皆新塑四十八臂观音, 庄严古朴,香火旺盛,香客朝拜多在此殿。  藏经阁于一九三六年建造,阁内保存了不少文物,其中有宋《碛砂藏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3164765.html
  • 释藏青: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(2)

    乾隆二帝数次朝拜五台,都在菩萨顶住跸,书匾题名,撰写碑文,至今留有乾隆御笔金色菩萨树一幅。  2  峨眉山 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山市西南,又称光明山,为普贤菩萨道场,因山势逶迤,如螓首蛾眉,细而长,美而...

    释藏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1965208.html
  • 中国宗教法总述(下)

    性质:捣毁偶像,禁用妖术和异教祭祀方法,要求守安息日、逾越节和三个朝拜节日。[80]对律法的遵守关系到能否得到上帝的救赎,是一种宗教义务。[81]从公元前二世纪《圣经》定型到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城被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765251.html
  • 中国净土教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

    不畏险阻,遣使直接从中国输人佛教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,“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。使者曰:‘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,故遣朝拜,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”。这样,佛教的勃兴乃是国家行为所造成的,从一开始就...

    韩 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2665284.html
  • 参与西安申办“世界佛教论坛“的经历与体会

    宗派起源或创立于西安,不但在这里涌现出大量光耀古今、名震世界的佛教思想与哲学巨著,而且形成至今依然受到普遍朝拜巡礼的众多祖庭,如三论宗祖庭草堂寺,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和兴教寺,律宗祖庭净业寺,净土宗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765319.html
  • 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

    空,最后身心静止,安住本然。“安住本然”就是:  身,安住不动摇,停止一切外在事相的身修持,如九节佛风、朝拜、顶礼、绕行、供养修福等即须停止;并于日常生活中保持清净;  口,寂静,远离无益的庸俗言谈,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365443.html
  • 历代名人与五台山

    由于五台山的无穷魅力,引得国内外无数名人雅士不远万里到五台山,朝拜览胜,题词赐宝,他们的颂诗墨迹反过来又为五台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神韵。五台山在山西,它是山西的骄傲,也是祖国的文化瑰宝;五台山更属于世界...甘洌异常,虽终年不见阳光,也不腐、不溢、不涸,成为善男信女到五台山必饮的观音菩萨圣水。观音洞由此声名远扬,尤其在蒙藏佛教徒中享有盛誉,他们朝拜五台山时,观音洞是必到之地,都以能饮“圣水”并一睹观音圣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4665601.html
  • 昙鸾大师与阿弥陀净土

    很近。五台山上有很多灵异的传说,在民间广泛流传。昙鸾在不到15岁时,就去朝拜五台山。心神欢悦,即发心出家。出家后广学内外诸经典,穷研四论(中、百、十二门论、大智度论)、佛性等问题。他在读《大集经》时,...

    祥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965859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1)

    同样可以弘扬佛法!”  于是慧锷法师就在山上建筑一座“不肯去观音院”。后来朝拜的人日益增多,终于更名为普陀山,成为大悲观世音菩萨的道场,与山西的五台山─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、四川的峨嵋山─是大行普贤菩萨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965968.html